关于白酒的起源:(酒星造酒说)
“酒旗星”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确定某颗星的一个专用名词,在天文古籍中,确有“酒旗星”、“酒旗星图”的记载。酒旗星,最早见《周礼》一书,二十八宿的说法,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,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。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,我们的祖先能在浩瀚的星河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么明亮的“酒旗星”,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。虽然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过“酒星”或“酒旗”,如唐代诗人李白的《月下独酌》诗之二:“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。地若不爱酒,地中无酒泉。天地既爱酒,爱酒不愧天。”皮日休《酒中十咏并序·酒星》“谁遗酒旗耀,天文列其份”,还有陆龟蒙的《奉和袭美酒中十咏并序·酒星》“不独祭天庙,亦应邀客星”等。然而,“酒旗星造酒说”毫无科学论据,只是中国古人的想象和文学渲染,所以并不能作为证明酿酒起源有力证据。
仪狄酿酒说和杜康酿酒说是在历史上流传最为广泛的,直到今天仍有人将仪狄和杜康奉为酒业的始祖。在中国古代,人们更倾向于将各种伟大的发明归功于个人,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纪念。但是现代科学家普遍认为,酒是天然发酵的物,并不是由某个人发明的,但也一定是由某些智者发现、实验、提高与传播的。在新石器时期,简单的劳动工具足以使祖先们衣可暖身,食可果腹,而且还有了剩余。但粗陋的生存条件难以实现粮食的完备储存,剩余的粮食只能堆积在潮湿的山洞里或地窖中,时日一久,粮食发霉发芽。霉变的粮食浸在水里,经过天然发酵成酒,这便是天然粮食酒。饮之,芬芳甘洌。又经历长久的摸索,人们逐渐掌握了酿酒的一些技术。酒的创造发明过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,这一点古人也注意到了,晋代江统在《酒诰》中说:“有饭不尽,委于空桑,郁结成味,久蓄气芳。本出于此,不由奇方。”说的就是粮食酿造黄酒的起源。我国晋代的江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自然发酵观点的人。
其实人类有意识的酿酒,正是从模仿自然的杰作开始的。我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。如宋代周密在《癸辛杂识》中记载: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变成清香扑鼻的梨酒。元代的元好问《蒲桃酒赋》的序言中也记载:某山民因避难山中,发现堆积在缸中的葡萄变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。古代先民以采集和狩猎为生,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。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(如葡萄糖、果糖)等,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,很容易自然发酵生成香气扑鼻、美味可口的果酒。另外,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、乳糖,也极易发酵成酒。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很有可能意外的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的“醴酪”就是一种乳酒,这是关于我国乳酒的最早记载。根据古代的传说及酿酒原理来推测:人类有意识的酿造的、最原始的酒应是果酒和乳酒。因为水果和动物的乳汁均极易发酵成酒,而谷物酿酒技术则是中国古人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掌握的。关于我国酿酒创始的传说虽多,但可以肯定的是,在夏朝或夏朝以前已有酿酒存在。夏朝距今4000多年,而考古发现的酿酒器具已距今5000多年,又依常理判断,一门技术的发展应该是长期渐进的过程,既然已发现5000多年前的酿酒器具,那么酿酒技术起始日期必然还要更早。在远古时代,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,然后加以仿制,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,酿酒的起源应该早在5000年之前已渐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