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香型白酒与政治的不解之缘(二)
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金科玉律,《酒诰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。《尚书·酒诰》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具有法律效力的酒事管理文献,对儒家酒德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。从此,白酒与政治文化发生了更为紧密的关系,用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去审视酒事活动援成为政治家的正常视角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总结说:“常酒者,天子失天下,匹夫失其身。”酗酒会使天子失去一个国家,会使普通人失去生命酒是政治腐败的源头:“湛缅于酒,君臣不别,祸在内也。”酒又是害物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记秦始皇统一中国,建都于咸阳,渭水数次变成赤色,便认为这是瑞异顺应德治的效果,引用《易传》:“君湎于酒,淫于色,贤人潜,国家危,厥异流水赤也。”是说国家的君主如果沉湎于酒色,国家就要完蛋了所以水才变成红色。汉代政治家的眼里,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都是政治书,其所发明的根本道理便是“戒酒”。
《汉书·叙传》班固介绍祖父班伯时特别提到一件讽谏的事情,家族酒班伯在回答汉成帝的问题时总结道:“《诗》《书》淫乱之戒,其源皆在于酒。”认为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都是劝诫的书,都揭示出淫乱的根源在于酒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谷永劝谏汉成帝时也有同样的话:“臣闻三代所以陨社稷丧宗庙者,皆由妇人与群恶沉湎于酒。酱香型白酒生产厂家,承接各类定制酒,
指出夏商周三代其所以失去江山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沉湎于酒色。他另外举《尚书·无逸》一句话:“其毋淫于酒,毋逸于游田,惟正之共。”警告说不要过分饮酒。谷永对于历史的总结也强调酒的副作用。这说明,汉代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对酒的危害也有共识。因此,汉代被指责的人差不多都有一条罪名,那就是“沉湎于酒”。反言之,不好酒色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。汉哀帝时的朱博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:“博为人廉俭,不好酒色游宴。自微贱至富贵,食不重味(不超过两种口味),案上不过三杯。